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灿烂辉煌,尤其在建筑上,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建筑特色,而且这些建筑风格是形神具备的,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韵味,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科学意义,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发展带来了非常巨大的贡献。
因为中国古代建筑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,而其造型有非常独特。就拿一座简单的亭台来说,建筑造型优美,有有非常严谨的结构。仿古建筑大气磅礴的气势当中不失细腻,庄重的韵味中不失优雅,可以说是集各项中华文化的精髓于一体。因此现在很多的建筑家都对于仿古建筑有着很深的探究,希望能够将它用于现代园林的建设,来传承中国古代的文化。
中国古建筑无论是上到宫殿下到民居,建筑思想和建筑材料都是相同的,大多数是木制。加上战乱以及其他外力因素的破坏,能从历史上保留下来的就比西方少很多。西方教堂皇宫都是石制的,与老百姓要保持距离,而且建造时间要上百年,所以西方几乎没有仿古建筑。
世界上主要的建筑体系中,西方国家多以砖石结构为主,唯有中国古建以木结构为主。中国古人利用了木结构的属性和特点,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,形成了丰富而巧妙的结构美和装饰美,其复杂和精微都是砖石结构所没有的。
利用木结构的特点,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创造出雕梁画栋、高耸斗拱、精美装饰,以及屋顶多变的檐角和优美的曲线——中国古建特有的大屋顶。这种屋顶上部巍然高耸,檐部如翼轻展,既壮观又生动,气度不凡,神韵独具。仿古建筑设计公司“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,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。”深爱古建的梁思成曾这样评价。
“山河扶绣户,日月近雕梁。”杜甫登洛阳玄元皇帝庙,一览山河形势,写出这样的诗句。在诗人的感觉里,人、建筑和大自然浑融而亲密。
古诗词中,有大量与建筑有关的名句:“檐飞宛溪水,窗落敬亭云”“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”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”……
中国仿古建筑特点,可归纳为四点,即:大屋顶、木骨架、檐装饰、石台基。
1、大屋顶
仿古建筑的屋顶垂直高度大,而且屋坡陡曲,表现出中华建筑的名族气势。
2、木骨架
整个房屋的受力是由桁梁柱等组成的木构架承担,房屋建筑的体形大小和简数分隔也由木构架布置决定。
3、檐装饰
屋面檐口采用瓦件装饰和墙柱顶檐采用斗拱或砖檐装饰,仿古建筑使整个建筑显得多姿多彩。
4、石台基
整栋房通过柱网组合架立在石砌承台上,它有效地解决了荷载传递、地面排水、地坪坚实等问题。
因为仿古建筑设计是非常具有特色的,所以现代化的园林建设都会使用一些仿古建筑,就远景建筑来看,仿古建筑以苏州园林为主,它的受力结构比较简单,而且途经明确,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。而且所有的仿古建筑都是采用单体设计,这种单体设计上下两层檐,中间是回音腔体,能够在微风吹过的时候引发铃声响。在这样的居住环境当中,能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。而整体的组合又可以有多角度的观感,来体现仿古建筑在现代生活当中的作用巨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