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建筑以木材、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,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;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。
1、中国古建筑以木材、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,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。
此结构方式,由立柱、横梁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,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,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。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、穿斗、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。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,梁上又抬梁,所以称为抬梁式。宫殿、坛庙、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。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,然后用枋、檩斗接而成,故称作穿斗式。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。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栈而成的,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。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,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。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,首先,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,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,外墙起遮挡阳光、隔热防寒的作用,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。由于墙壁不承重,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。其次,有利于防震、抗震,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,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,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,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。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。
2、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。
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,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,进而以庭院为单元,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。就单体建筑而言,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。此外,还有圆形、正方形、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。就整体而言,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,以庭院为单元,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,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,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。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,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。
我国古代建筑内容丰富,那么黑龙江仿古建筑是如何运用古代建筑手法的那?下列一些东西可以运用,其实这些东西也就是古代建筑的特色。如大收分柱、直棂窗、郯电窗、明廊、敞厅、月梁、丁头栱、一斗三升、庇檐、搭栿子、美人靠、干堃式、廊板、短桩式基座、雀替垂莲柱、双扇板门、彻上明造、悬山顶、博风板、镜牌、替木、缴背、藻井、穹窿、叠涩式、覆斗式、影壁、碑刻廊院、以中轴线对称式、屏门、隔扇、八封门、小亭子、小楼阁、乌头门、双阙甬路、台阶、莲节柱、檐顶、眼笼窗、平棋、天宫楼阁、长廊、飞廊、斜廊、栏杆、大过梁等等,这些不一定都做清式,要做一些汉宋辽金以及明代式样等等的建筑风格和特征,这样就更加丰富多彩了。
在设计中要注意这些单项题材在古建筑什么部位,它是起到什么作用与意义。当我们将那些项目单独地引用到新建筑上,如何处理?放在哪?如何变化?怎样改变它?这些都应由建筑师做考虑。我们要继续学习古建筑,学习建筑历史,古建筑内容虽然丰富,经过学习仍然是可以掌握的,而当代的建筑师应当在设计中抓住主题,可以运用古建筑手法的艺术风格来作文章。